濟南泉生活(四):庶民暢游王府池子

#1  王府池子。

2011.06

從文廟往南走,鑽進曲曲折折的胡同小徑,尋找王府池子。

這裡的胡同乍看一下有點像北京,只是依水而建的泉畔人家,讓巷弄行進的軌跡更加難以捉摸。胡同裡閒晃聊天的居民比較少,也少見建物旁增生的房舍,看不到本該在家屋內活動的日常生活,這裡的胡同顯得更為隱密和寧靜,生活在老城區的濟南人是不是都被隔離進被白色油漆整齊塗抹過的青磚烏瓦之後?

隱隱約約聽到遠方傳來的戲水聲,嘩啦嘩啦------噗通---噗通---

站在起鳳橋上,往圓形拱門望去,幾個穿著泳褲的孩子在岸邊暖身,河道的那一頭是王府池子嗎?

走到王府池子街口的騰蛟泉,向南拐,走著走著似乎走到了死胡同。

右手邊有一戶人家,門上高懸著「張家大院」,綠色的鐵柵門敞開著。我想起好久以前,第一次看到人家寫濟南的王府池子,就說是藏身於一民居院落之內。走進院內,老屋院落、石桌石凳,白玉欄杆外竟是好大一片寬闊的水域,人們跳水、游泳、嬉戲,優游其中。

我在院內東逛西逛,看調皮的孩子在池邊推擠嬉鬧。彼岸的婦人拿拖把到流動的泉水內洗滌,此岸的婦人卻同時舀水洗菜,泉水既然是流動的,人心的自我設限也應該就此放寬標準。我倚靠在欄杆上看別人游泳,吹著微風,東拍西拍,沒人搭理我。

要走出張家大院時,綠柵門卻已闔上,還上了鐵鎖。難道是我誤闖民宅?顯而易見,是有路可通王府池子南岸,不用穿家入戶。看來是我犯了錯,只是現在進也不是退也不是。

好在,在門邊等了不久,院內有人要帶朋友出去,把鎖打開。沒有指責的話語,也沒有怪罪的眼神,是習慣了像我這樣誤闖的不速之客,還是在大池邊住久了,心也變大了。走出大門再回頭看,這時才看到綠柵門上掛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民宅勿擾 非請莫入」。

#2  庶民歷歷代代在泉水中游泳、跳水、暢游、戲水、玩耍!

王府池子本叫濯纓湖(泉),之所以被稱為王府池子是因為它曾經在明代德王府的範圍內,清代改建巡府衙門,濯纓湖被劃出衙署,只留下了這個名稱。

早期的王府池子周圍是沒有柵欄的,泉水與居民的關係更加親密。2009年整修後,池邊加了欄杆。南岸民居的牆上掛起了水深兩米、禁止游泳的告示牌,但是堅持在這裡游泳的人從沒中斷,他們自發得整理池邊環境,還在牆面上留下了他們沉默的抗議:
                
歷史做證!濟南人在泉水中暢游!

庶民歷歷代代在泉水中游泳、跳水、暢游、戲水、玩耍!

#3  曲徑幽深。

#4  起鳳橋旁的圓形拱門。

#5  往門內望去,正是王府池子的北口。

#6  王府池子內的泉水北流過起鳳橋,與珍珠泉相匯再北流,最後匯入大明湖內。

#7  和北京的胡同相比,濟南的胡同多了幾分乾淨整齊,但少了幾分生活的況味。

#8

#9  王府池子街北口的騰蛟泉。但我來的這時候好像無水,我在泉名標示下東看西看,也沒發現這底下的坑正是一口泉。

#10  王府池子街到此好像走進了死胡同,其實要再走到底,可以看到通往王府池子南岸的窄小通道。

#11  張家大院。

張家大院的先人是德王府的武官,在此地安家已五百多年、二十一代。原來的張家大院規模宏大,但目前僅保留中院北屋和東屋兩處清末民初建築。

#12  張家大院的院落,正在王府池畔。

#13  張家大院內的石碑,說明康熙年間張宅在此計有土地二畝六分七厘八毫。

#14  寬廣的濯纓湖,王府池子。西岸的兩層樓房曾經是有名的魯菜館東魯飯莊,現已移作他用。

 #15  王府池子東岸的小餐館。

#16

#17  王府池子南岸西側被開了兩個供人進出的大孔。

#18

#19

#20

#21  糟糕!出不去了!

#22  通往王府池子南岸的小路。

#23  如果不是走到這裡,誰會相信有這麼大一片泉池,藏身於老街舊巷裡。

#24  跳水。

#25  濟南人的天然浴場。

#26  泉畔人家。

#27

#28  歷史做證,濟南人在泉水中暢游。

#29  王府池子旁臨時搭起的收費更衣間。


※相關文章:
濟南泉生活(一):黑虎泉畔的尋常生活
濟南泉生活(二):搭船到豹突泉
濟南泉生活(三):芙蓉街上芙蓉泉
濟南泉生活(五):明湖之南

留言

  1. 這水真的很深嗎XD?
    看很多人在裡面玩的不亦樂乎啊

    回覆刪除
    回覆
    1. 禁止游泳的告示牌說是水深兩米,不過我看邊邊都站著人,應該有深有淺吧

      刪除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