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塔下村和張氏家廟「德遠堂」
與厚實、內斂而沈默的土樓相較,這條穿村而過的S形小溪,開朗而直率。工人在溪岸鋪設石板路,婦人在溪邊洗滌衣服,小溪開心地唱著自己的歌。
只是對我來說,群山間,涓涓溪流和岸邊錯落有致的土樓群,讓人眼睛一亮,但太極水鄉再美,還是比不過江南水鄉的細緻溫婉、百轉千迴。
過小橋、跨小溪,帶點神秘,又看似有著很多故事的土樓就在前方,不發一語,卻輕易地揣住我的心。轉身,鑽進土樓與土樓間的蜿蜒小道。

塔下村發展土樓觀光,連狗狗都排隊來參觀。
經過一座好大的雙環土樓,順昌樓。
順昌樓內。
石龍旗杆杆身刻鑿有姓名、功名、年代和主要事蹟。旗杆頂端飾物也有不同圖案,文官多雕毛筆鋒貌,武官則刻石獅子。在客家人的家廟宗祠或墳墓前常可見到這樣的石龍旗杆。按照族規,中舉人或進士以上的鄉賢可在祠堂前樹石龍旗杆,張氏家廟前的石龍旗杆就有14支立於清乾隆至光緒年間。
不過現在的張氏家廟前有23支石龍旗杆,號稱是全中國石龍旗杆數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地方。但細看杆身上刻文,好幾支旗杆都是近年所立,甚至還有21世紀的新鮮貨,全國之最可以靠後人加工嗎?頗不以為然。
回家修圖時才發現,山門槅扇旁的木刻有一個看起來很奇怪的木雕人物,看起來像穿著現代軍裝。上網查了一下才發現,原來那竟是紅衛兵雕像。文化大革命時,為了避免家廟遭到破壞,族人連夜雕刻了男、女紅衛兵雕像,並在廳堂內掛上毛主席的頭像和語錄,才使家廟逃過一劫。
別人拍的男、女紅衛兵木雕細部。【圖片來源】之所以稱為張氏家廟而非祠堂,是因為除了供奉張是歷代祖先外,還有供奉觀音菩薩。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