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劈柴院~里院裡的市井生活

夜晚的中山路是攤販的聚集地,道路兩旁的人行道擠滿了席地而坐的小販。沿著中山路向北走,邊走邊逛。前方,幾個外國人嘻嘻哈哈從左邊的圓拱門走了出來,探頭一看,長長的門洞內似乎有很多熱鬧的店家,走進去,這才發現別有洞天。

這是劈柴院,這裡曾是青島最熱鬧的娛樂場所。院內有書場、戲臺、電影院、雜耍攤、酒樓和客棧。但直到2008年劈柴院改造後重新開放前,有五十多年的時間這裡只是居民居住的大雜院。

這種商住兩用的里院,是青島的特色民居。出現於德占時期,是傳統民居適應近代城市集約化需求所衍生出的高密度住宅類型。簡單來說,里院就是一種樓房型式的四合院,在建築材料和裝飾上有著中西合璧的特點。里院一層鄰街的單位叫「門頭房」,通常作為商鋪,上層和院內則多為一門一窗的單間,面積通常為14-16平方米,要住一家子人。狹小的生活空間,公用的水龍頭和廁所,交織的曬衣繩索,這種特殊的里院生活正是老青島人的城市記憶。

(圖)中山路上,劈柴院的入口。劈柴院的外觀為二層,院內住宅則多為三層。

(圖)二十世紀初,劈柴院的舊貌。【圖片來源

(圖)俯瞰劈柴院。圖片中央上方的新大樓是國貨,國貨對面就是劈柴院的中山路入口。有正方形玻璃頂的是10號院江寧會館,往右那兩個院子就是江寧客棧。【圖片來源

從高處俯瞰劈柴院的紅屋頂,是與青島洋房子相當協調的西方面孔,但是走在劈柴院內的狹窄小巷,卻還是有走在中國傳統老街的感覺。

(圖)通往劈柴院的幽暗大門洞。

(圖)回望劈柴院的中山路門洞。


(圖)劈柴院平面圖。這張圖上方朝南,最左邊那條路是中山路。

劈柴院並不是一個單一的院落,而是一個院落群。院內有一條主幹道即江寧路,這是一條人字形的步行街,在中山路、北京路和河北路各有一個出口。

(圖)劈柴院10號院,江寧會館入口。

(圖)江寧會館內的戲臺。這裏有曲藝和戲曲的演出。

(圖)江寧會館內的戲臺。

(圖)江寧會館整修前的舊貌,髒亂的大雜院。

(圖)江寧會館賣的小吃。

(圖)劈柴院里有很多家店都有賣排骨米飯,基本套餐是只有排骨沒有菜,可以另外選擇要加一份菜或兩份菜。每家店的湯頭各有特色,排骨入口即爛,好吃。

(圖)劈柴院內的小巷深處。店家多營業到晚間九點多就打烊了。

(圖)劈柴院內的一景。

(圖)劈柴院內的迴廊和樓梯。


延伸閱讀:

劈柴院的定位與規劃
劈柴院的名字來自劈柴市場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