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中國館

(圖)世博中國館。

本來一直很抗拒來世博會,因為對這個高高在上的紅咚咚穀倉很感冒。

這個叫「東方之冠」的建築,設計理念是「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但是你有看過大紅色的穀倉嗎?

小時候,鹿港外婆家的三合院旁有兩座穀倉。穀倉的尖頂以竹篾為材,碗狀的主體可防止老鼠攀爬,外牆則抹以石灰,土色笨拙的模樣跟周圍的民居相當協調。北京東四十條附近有個南新倉,是明清兩代儲藏皇糧的地方。青磚青瓦的古糧倉,略成梯形,有寬達一點五米的厚實牆體,其色調應該算是灰色的。

糧食向來就是百姓賴以維生的關鍵,但是紅色卻不是糧倉慣用的色彩。這兩次中國舉辦的大型國際性活動都以中國紅為主色調,但是在傳統中國民居中,紅色只出現在少數點綴的裝飾物上,只有皇城才會出現鋪天蓋地的紅牆。這個建築讓我感受不到藏富於民的感動,而是困惑於財富是否只被集中在少部分人手中,而大部分人只能遠觀這高高在上、宛如華冠的穀倉。

有太多人批評過中國人粗魯、狡猾、失控的插隊行為,很多人因此而對世博會卻步或是留下不好的印象。上一期廣東出版集團的《新週刊》以「急之國」為封面主題,提出一個疑問:誰按下了中國人的快進鍵?中國人為什麼喪失了慢的能力?

雜誌提到了可能的歷史原因:十九世紀末,中國人的性格在西方人眼中還是緩慢且漠視時間。但自五四運動起,啟蒙者對現狀恨之越深,越希望在短時間內趕上西方上百年的進程,因此作法顯得冒進且急躁。中共建政之後的大躍進又再一次因為亟欲提速而導致全面停滯。改革開放後,走出了文革的瘋狂,「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變成全民的心聲。近幾年,科技的發展和網絡社會的形成,縮短了時間,但是欲求的提高,便利同時也帶來更多的煩躁。但最重要的是,不公平。

對,就是不公平。在北京生活這一年多,最不適應的正是生活中時時會出現的、刺著你心酸的這種違和感。

錢可以買到一切的東西。無所不在的VIP。考試不到重點高中的分數線,付擇校費,你就可以進去。很受歡迎的電視劇《我的青春誰作主》裡,成功帥氣的年輕企業家,即使曾經犯下罪刑,最後還是可以不受到法律的制裁。「只要贏了就是強者,只要是強者就不用羞愧。」這是《杜拉拉升職記》電視版裡男主角對女主角講的一句話,我想也是很多中國人跟自己說的。

在世博會裡等待渡輪,明明就有算好人數,一批批的放人。但是柵欄一打開,所有人都像逃命似得往前衝,被好幾個人的手臂和包包打到,我生氣得大喊:擠什麼擠,趕著去投胎嗎?沒有人生氣,沒有人回應。稍微晃神一下,所有人已經跑在我前方。看著奔跑的人群,想起了《新週刊》所說的:「人們的煩躁症,來自社會結構的不穩定。無論是排隊還是插位,都是為了確保自己不被社會拋棄。」

只能用多一點的同理心來看待。同時,避免任何以額外花錢來換取免排隊入場的機會。我不喜歡這種煩躁,也不想讓他們更煩躁。

(圖)世博中國館。那隻兔子是澳門館。

(圖)世博中國館。

留言